关注大学生健康,冬季校园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
冬季气温变化较大,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高校是人员密集场所,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,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。加强冬季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,对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防范意识,注意个人防范。下面一起来了解冬季常见校园流行性疾病的防控知识。
一、流行性感冒
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;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。潜伏期即有传染性,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。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,亦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、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。人群普遍易感,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,但维持的时间不长,病毒不断发生变异,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。潜伏期1-3天,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,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、流涕、头痛、咽痛、全身酸痛、咳嗽等。普通感冒病毒(如鼻病毒),与流感病毒有着相似的感染模式,但其传染性较弱,全身症状较轻,发热持续时间短,一般5-7天即可痊愈。
预防措施:
流感高发季节前,对儿童、老年人、孕妇、肥胖者等易感人群及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,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,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,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。因此,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: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不随地吐痰,科学规范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。同时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。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,患者应居家休息,减少疾病传播。
二、新型冠状病毒
目前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,是β属冠状病毒,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56℃30分钟、乙醚、75%乙醇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。潜伏期为1-14天,多为3-7天。传染期主要是在潜伏期末以及发病的一周之内。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。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,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为主要表现,部分患者以嗅觉、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,少数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结膜炎、肌痛和腹泻等症状。
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,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,有的会发展为肺炎,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。人群普遍易感。
预防措施:
接种新冠疫苗。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的人群,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更短,病情更轻。均衡饮食,加强锻炼,减少熬夜,增强体质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做到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使用洗手液消毒、避免触摸眼鼻口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掩口鼻,佩戴口罩保持距离。注意保暖,避免感染风寒。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,应该及时就医。不要食用野生动物,肉、蛋类食物彻底煮熟食用。
三、支原体肺炎
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,可以累及支气管、细支气管、肺泡和肺间质。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部分患者也可接触感染。支原体肺炎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在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。其潜伏期为2-3周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通常多在秋冬季节。以发热、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,可伴有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耳痛等,发热以中高热为主,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。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,而且夜间咳嗽比较厉害。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,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年人。
预防措施:
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。咳嗽、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,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,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。注意手卫生,使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。如果没有流动水,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。流行高发季节,注意室内通风,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,以保持空气新鲜。养成健康生活习惯,适量运动,增加身体抵抗力,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。
四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全年均可发生,冬春季节高发。自出疹前1~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,均有传染性。水痘患者是唯一传染源。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。水痘病毒感染后,潜伏期一般为14-16天,会出现类似于感冒如发热、头疼、全身不适、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,继而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的红色斑丘疹、疱疹和痂疹,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人群普遍易感,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,也可感染成人,病后可获持久免疫,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。
预防措施:
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,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。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,经常开窗通风。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,咳嗽、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。保持充足睡眠,加强体育锻炼,合理搭配饮食,提高身体抗病能力。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病人,要在家中休息,暂时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,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。
五、肺结核
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,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。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,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,当抵抗力降低时,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肺结核多为缓慢起病,主要症状为咳嗽、咳痰,痰中可带血丝或者咯血,可能伴有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人群普遍易感。
预防措施:
首先,应该加强锻炼,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不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掩口鼻,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。其次,应注意房间通风,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。再次,应积极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、矽肺、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。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,以获得免疫力。
六、诺如病毒感染
诺如病毒感染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,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,成人仅为腹泻多见。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。病人潜伏期为12-48小时,即可排出诺如病毒,排毒高峰在发病后的2-5天。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,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,亦可通过经食物、水传播。人群普遍易感。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-24个月,无长期保护作用,人体可反复感染。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无特效药物,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症状平均持续2-3天。
预防措施:
提高防控意识,养成勤洗手、不喝生水、生熟食物分开、隔餐食物要热透等健康生活习惯。注意环境卫生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。提倡分食制,实行垃圾分类。接触可能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。加强锻炼身体,均衡膳食,规律作息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
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。其他秋冬季常见传染病,如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等,随着麻风腮疫苗的普遍接种,人群免疫力的提升,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,但仍需注意防范。